狗狗肠子是什么样的?
肠是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运输和消化食物的作用。肠道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1 小肠 小肠是一根管道状结构,其长度因动物的种类而异:牛的小肠长达4 m,人小肠的长度仅为身高的6倍;小鼠的小肠仅22 cm,其长度约为体长的5~7倍。小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比例与人相似(约占肠道全长的30%)。因此我们可以在给小鼠做解剖时,将其分成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来进行观察和研究。
图1. 人体和小狗消化道解剖位置示意图 从整体上来看,小肠壁较薄且管腔较大。小肠壁上分布有丰富的神经纤维,使得小肠具有较复杂的神经支配机制。在小肠的近端部位存在有特殊的内分泌细胞群体——肠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会分泌各种不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局部作用到周围组织中,来影响小肠的运动及吸收功能。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小肠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部分组成(见图2)。其中,黏膜层又包含有上皮层、黏膜下层和黏膜腺三层结构;而在各层次之间又有许多结缔组织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组织间层把各层次分隔开来并起到了维持结构完整性的重要作用:黏膜腺是构成小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可以分泌多种消化酶,并将它们运送到小肠末端被分解成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以便于吸收利用;此外还有重要的激素分泌细胞群分布于其间,如G细胞、L细胞等。 由于小肠内的水分含量较高,所以通常所说的“水便”就是指小便秘解物中含有大量水分的现象了。事实上,当粪便在肠道中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水份。如果粪便中的水分没有被完全吸收,那么它就会在排便过程中随着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稀便"状态了。
图2. 小肠的结构示意图 上皮层是黏膜层中最厚的一层结构,厚度为9~28μm不等 (平均值为15μm);其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以提供营养物质给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所需能量来源。在上皮层之下是黏膜下层,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以及少量脂肪组织所构成。该层结构对维持小肠形态结构稳定性和防止外界刺激传入具有重要意义[1]。 在上皮层的表面覆有一层薄的黏液膜层(也称肠上皮细胞膜),该层结构主要由糖蛋白、唾液酸脂类等组成,具有良好的润滑性[2];同时,它也是阻止大分子物质透过上皮细胞的屏障之一。
位于大肠末端的盲肠是除结肠之外另一处可发生炎症的部位。虽然两者都是消化道中较短的一段,但由于其位置较为表浅而易于受到细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故临床上常常将其合称为“盲肠-结肠综合征”(CCS)。